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

【课程思政】德才并育 让经管学子走在思想与时政前沿

作者:时间:2019-12-30点击数:

(记者 胡翱)“君子之为学也,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。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新时代经济建设需要每一位经管学子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正方向,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,以创新的视野思维开拓道路。

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“孤岛效应”?面对新时代新问题,det365官方网站登录的领导和老师们牢牢把握思想育人的基本方针,将爱党爱国融于基础课、专业课、实践课等课堂教学全过程。让所有专业课程都上出“德育味”、让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“思政担”,这是经管学院力推的课程思政工作。

鉴于此,经管学院领导班子认真落实学校总体部署与要求,以高度的细心、耐心和责任心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。这一育人大格局,关键在于明确立德树人、思想育人的根本培养方向。

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正方向

经管学子需要朝哪个方向研究,又需要具备怎样的信念呢?答案显而易见——朝着实现“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”这一中国梦的方向努力探索。

“党和国家的决策依托于经济理论、受限于特殊国情,绝不是‘拍脑袋’决策。经济理论研究有多深,经济实践就能做得多好。因此,学习经济学必须深钻经济理论规律,认清并结合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,最终将其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去。惟其如此,我国经济发展才能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,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。”韦鸿教授在授课时的开场白让18级经济学硕士张雪印象深刻,她说:“老师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拳拳的爱国赤心,激励着我自觉珍惜韶华、脚踏实地、学好专业基本功,做一个和老师一样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的人。”这不仅是韦教授的殷殷期待,更是经管学院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思政理想。

谭露副教授所授的《发展经济学专题》一课中,她始终以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,深深体会这四十年所创造的中国奇迹,以及这些独有的中国特色道路背后对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的意义。18级硕士研究生高适说:“以前不明白学经济管理的意义,但现在我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奇迹,看到了那些思想独立、心怀家国的经济学者,我不迷茫了,因为我也想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精神、民族精神、有良好道德的自己。”

“农经学生上课、做研究之前一定要去读一读中央一号文件,摸透国家三农发展所需,明白自己当初选择学习农经学科的初心和使命。”《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》这一课程由吴学兵副教授讲授,他紧密联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最新的中央1号文件,以专题讨论的形式,从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、脱贫攻坚、人才支撑、文化振兴等八个维度向同学们讲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、内涵及其实施。19级农业硕士施雨说:“通过学习,我明白了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重中之重,我们一定要学农爱农,做到服务三农,不负所望。”

李明武教授在《管理学研究前沿》教学中,一直将“以德为先”贯穿专业教育中,强调商业道德与专业教育的融合,使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,对商业道德的特征、内容及其社会作用等方面,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,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职业理想、培养良好的职业兴趣,还可以对树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商业道德,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。

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

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、将成果实践于祖国大地上是学者们的梦想,经管师生也不例外。那么,如何去学?如何去写?又如何应用于实践呢?

魏君英教授所授的《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专题》课程,是一门关于如何做科学研究、如何进行学术创作的课程。在授课过程中,她融入思政理论知识,要求学生要端正学术态度,恪守学术道德,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,立足于实际,关心国家经济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,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。在她的言传身教下,脚踏实地、潜心问道的思想逻辑被深植于学生的科研初心。

“坐在教室‘拍脑袋’绝对体会不到农村发展的实际。”无论是《中国农民文化思想与精神风貌》田野调查,还是去荆州市各农业合作社调研,谢云副教授都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寻找实践机会,着力打造“行走”的课堂。学生跟着谢老师一起去采访青年农场主、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和产业扶贫带头人了解他们的心声,一起去帮助全国女粮王毕丽霞网上售卖“内荆河”大米,一起去指导熊小波开喵象生鲜店铺,一起力所能及地为当地老百姓脱贫提供帮助……师生一起用专业知识做实事、做好事,这便是课程思政的目标之一吧。

康玉梅副教授在《高级财务管理》教学中,践行思政与专业并行的宗旨,通过介绍国家“金融支持实体经济”及“普惠金融”的各项政策,防控金融风险、金融监管的各项措施,引导同学们理解十九大以来国家的大政方针,理解政治与金融,国家政策与企业发展的深切关系。她还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,让学生做到实践出新知,让课程思政延伸到工作思政。

作为教师应关注时事要闻,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,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,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与实践教育。“循循善诱”、“谆谆教诲”是对余家凤教授教书育人的最好诠释。余老师教学严谨,既讲授专业知识,又传授科研方法,引导学生较早步入科研殿堂。他说,课本知识更新较慢,但学生可以坚持用“学习强国”APP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经济方针政策,时刻保持作为一名经济研究者的清醒头脑和敏捷思维,为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做好积累。

以创新的视野思维开拓道路

在这个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时代,经管学子在坚定理想信念、学好专业知识后,创新的视野、思维的培养成了学院教学的重点。因此,授课教师首先要自己善于创新,再去引导学生创新。

裴潇教授在《会计与财务前沿专题》授课中,通过介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来反映当今学科前沿。她以深入剖析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,分析如何建立健全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的长效机制,并将防范经济、金融风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,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十九大以来经济建设的内涵,找准前沿方向、新颖思路,并教育学生做人要诚信,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。

周中林教授在《管理经济学》教学中,积极进行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,通过对市场化改革、供给侧改革、一带一路等经济政策分析,以党的十九大以来的系列会议精神为指导,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党的十九大以来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精髓,将思政带入课堂,将时政融入课堂,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经济政策,培养善学善思善创新的能力。

陈承教授在《管理学研究前沿》教学中,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,通过对社会责任与公平正义的交汇教学,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,树立良好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为培养高质量、高素质的卓越创新经管人才夯实基础。

经管学院领导、老师深知课程思政既不能生搬硬套,也不能牵强附会。课程思政不是简单、直接地把思政课的部分内容搬到专业课教学中,而是“因势利导、顺势而为”地自然融入。课程与思政,不是物理相加,而是化学反应。课程里有“思政内容”,学生却不感唐突;课程里有“思政味”,学生却无被“说教感”。因情感共鸣,所以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接受,起到润物无声、潜移默化的效果。

经管学院学科负责人表示,学院会坚持在课程思政道路上不断探索,以德树人、以德育人,尽全力让经管学子感受到天朗气清、春风化雨般的学术氛围,尽全力让经管学子感受到可亲、可信、可敬的思想力量,尽全力让经管学子走在思想与时政前沿。

 

版权所有©det365登录网站|主页(欢迎您) 地址: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文科楼 邮编:434023